你瞅啥完整对话台词【《关键对话》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关键对话》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书还是不错的,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案例来呈现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然后,将所讲的技巧方法,一个一个引入案例去呈现 ,最后给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讲授方法让我们容易接受的同时,还能意识到自己是对话中那个节点出问题如何解决。

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可能还是前面所提及的注意观察,关注自己的目的和情绪,另外,就是建立安全气氛,让大家愿意往共享平台去输入信息。因为,我觉得只要做到关注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建立安全的环境让大家愿意交流,就算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大家很清醒很愿意去解决。所以,本书的从心开始、善于观察和建立安全气氛这三章节,我认为是比较有用的。后面的技巧我觉得是不错,但是用处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不同人可能需要用到不同的方式和技巧去交流,而且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有时候让他用自己不善于的方法方式去交流可能会让人觉得不自在,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很假,就有可能弄巧成拙。

看书过程中,发现书中的翻译可能还是不太准确,因此导致理解可能会稍微有点误差。如果翻译的意思是到位的话,那么可能是中西方人在交流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吧。

当一个外地人在东北突然有个东北大汉问你你瞅啥,要怎么回答才能避免被打啊

虽然是复制的但是觉得很搞笑你可以看看

东北, “你瞅啥” 实际上是开战宣言,而非战斗的诱因。

通常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能诱发 “你瞅啥” 这句话。

A、双方都用藐视和挑衅的眼神打量对方,用以传递 “干你咋的” 的战斗宣言,对视时间一般超过1秒钟。换言之,一方挑战、一方应战,之后进入 “你挺牛逼呀” / “来咋俩唠唠” 环节。在我的家乡,这种行为的术语是 “对眼(儿)” 。

B、当某位大哥胸中有沟壑的时候,作为一个粗糙的沈阳人,他可能做出的举动是走上大街,用挑衅的眼神搜索路人求战,希望遇到一个对手进入对眼环节,然后在灵与肉的碰撞中释放自己。

提问者大概是问在B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请允许我再强调一下:理论上来说,当你走在东北的任意一条大街上,看到有一条好汉,瞪着你,不屑地说出 “你瞅啥?” 的时候,请注意,战斗随时可能开始。

应对1、瞅你咋的

潇洒度 5 / 迎战度 5 / 安全度 0

这是最标准的对敌答案,教科书般经典,回应时一定要将头微仰,角度略倾斜则更佳。答话时可以快速走向对方,体现说打就打绝不废话的情怀。

应对2、对不起大哥我没瞅啥

潇洒度 0 / 迎战度 0 / 安全度 5

简直像一条狗!卑躬屈膝,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如果你的女朋友在身边的话,我想她会不太高兴的。但你安全了不是么,一般情况下,除非特别失心疯的家伙(或者喝多了酒),基本上事态不会继续激化。但凡事都有度,如果你在说这话的神态格外低下,则可能诱发对方因不顺眼而进入追加攻击状态,所以,要注意不要太过火。

应对3、没啥/随便看看

潇洒度 1 / 迎战度 1 / 安全度 4

要配合诚恳的笑容,同时迅速转过目光——就好像你刚才只是在环视的过程中扫了一眼,而不是直愣愣地盯着对方的秃头看了20秒那样。肢体动作则要自然,不要停下你之前的动作,继续向前走,希望自己传递出的 “我不想惹事儿” 信息素能被对方接收到。

应对4、沉默并高速脱离

潇洒度1 / 迎战度0 / 安全度 3

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和应对3相比更加内敛,透着交际无力,急切地用息事宁人的态度走人而已。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鸵鸟般的逃避态度可能会让对方感觉到侮辱而进入追加背击状态。当然你高速脱离到需要跑的程度,一般也就安全了。

应对5、试图用其他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化解紧张气氛

潇洒度 3 / 迎战度 3 / 安全度 3

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也需要对方战意不强以及自身有极强的应变能力,类似于 “大哥你这貂哪儿买的?” 或者 “大哥你这链子挺粗呀。” 之类的对话(注:目前所有的应变对答都是在电脑前编的,切勿不加思索地使用)也许可以化险为夷——但这还是要看你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其他朋友的建议过可以说 “唉大哥你看这大过年的你气这么大干啥呀……” 用以化解气氛,这个应对方法就弥漫着俏皮和巧思的光辉,非常上等。又有人说可以把 “大过年” 修改成当时的任何节假日,比如 “这大过周末的” / “这大全国爱眼日的” / “这大儿童节的” ,更加透着与时俱进。但是这种应对需要你熟练掌握东北话。如果您是南方人,比如说——广州人或者潮州人,普通话说不利索,平卷舌也是另一套体系,说出这话就可能令到对方莫名惊诧,然后进入到 “你拿我当***吧?” 状态——所以说还是看人。

但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也就是这几种应对方法。可我也要再次强调,作为一个不想惹事的外地朋友,在街上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也许是……千万分之一?总之在街上无缘无故被人挑衅的概率,类似于在广州被黑人兄弟打/在上海被老阿姨挠/在北京被衙内用奥迪撞——我的意思是,大家都是正常人,东北也不是斗兽场,所以不要自己吓自己嘛。就算万一遇到了,不卑不亢说一句“不好意思” ,笑一笑,十有八九这事儿就过去了。

至少在目前,东北人仍然习惯于高速接敌,赞颂如骑士一样沉默着对打的壮举,鄙视任何在殴斗前谈话过多的行为(战前双方对话超过10句,会被围观群众大声羞辱并催促)——这意味着你没有太多时间表达你微妙的情绪。所以也不要觉得你可以用语言试探对方的战意,还是第一时间化解危险,保全自己为佳。

如果我去东北,有人问我你瞅啥?我应该怎么回答不会被揍?

这是一句搞笑台词,你瞅啥?瞅你咋的。在实际生活中不会有人问你这话。但是,如果你盯着人家看,尤其是女的,那就会惹麻烦的。不用说东北,别的地方也是不行的。

网友留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Return top